鞠的意思解释

汉字 “鞠” 的丰富内涵

汉字 “鞠”,形声字,从革,匊声,其造字法本身就透露出与皮革的紧密关联。本义是古时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皮球,最早是结毛而成,后来用毛充填皮囊而成,宋代以后才有充气的皮球。这一古老的皮球不仅在古代的游戏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鞠” 字有着丰富的释义和用法。在养育、抚养方面,如 “鞠育”“鞠养”,体现了养育之恩的深厚情感,与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相呼应,展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在动作形态上,“鞠躬”“鞠躬尽瘁” 形象地描绘出弯腰、弯身的姿态,传达出恭敬、恭敬尽职的意蕴。从程度和状态来讲,“鞠凶” 中的 “鞠” 表示大、穷极之意,而 “尔惟鞠自苦” 中的 “鞠” 则描绘出穷困的状态。“鞠子” 中的 “鞠” 有幼小之意,与稚子的形象相契合。“陈师鞠旅” 中的 “鞠” 则有告诫、警告的含义。

“鞠” 还可作姓氏使用,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以 “鞠” 为姓的人,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鞠” 作名词时,除了本义皮球外,指还可菊花,如宋代有 “鞠花” 的称呼。在动词用法上,“鞠” 不仅有弯曲、抚养之意,还有匍匐、爱、审讯或审查等含义。例如《楚辞》中有 “块兮鞠,当道宿”,《世说新语》中有 “鞠爱过于所生”,《史记・李斯列传》中 “令鞠治之”。

“鞠” 在古代文学与文化生活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古代游戏中,蹴鞠是一项广受欢迎的活动,它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更是一种社交方式,从帝王将相到黎民百姓,都对蹴鞠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宫廷中,蹴鞠常作为宴乐的一部分,皇帝与大臣们在球场上驰骋,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在民间,蹴鞠同样受到大众的喜爱,人们在闲暇时光聚在一起踢球,享受着游戏带来的乐趣。在宋代,随着足球技艺的不断提高,蹴鞠的规则和形式也日益完善,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玩法和流派,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词歌赋中,“鞠” 字也频繁出现,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色彩。诗人常以 “鞠” 来描绘秋日菊花盛开的景象,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通过 “鞠” 的意象表达出菊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时,“鞠” 字也常被用来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如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以落满地的菊花花瓣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鞠” 字在古今用法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古代的 “鞠” 更多地与皮革、养育、弯曲等具体事物和动作相关,如 “鞠躬”“鞠育”“蹴鞠” 等,这些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但其使用频率和语境发生了一定变化。现代汉语中,“鞠躬” 多用于表示恭敬、尊敬的肢体动作,如在正式场合向他人鞠躬致意;“鞠育” 则更多地强调养育、培育的过程和责任,如 “父母对子女的鞠育之恩”。此外,“鞠” 在现代汉语中还衍生出一些新的含义和用法,如 “鞠躬尽瘁” 形容努力到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付出了一切,体现了对事业或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在方言中,“鞠” 的读音和用法也呈现出多样性。如在客家话中,“鞠” 有其独特的发音和语义,在当地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用法和特色。这些方言用法为 “鞠” 字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素材。

“鞠” 字与一些与其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字存在辨析。如 “鞠” 与 “菊”,“菊” 专指菊花,是一种植物,而 “鞠” 除了可指菊花外,还有其他诸多含义和用法,在古代多与皮革、养育、弯曲等有关;“鞠” 与 “掬”,“掬” 本义是捧、两手合抱,表示用手捧取的动作,而 “鞠” 的含义更为丰富,二者在字形和意义上都有明显区别。

知识问答

问:《说文解字》中对 “鞠” 字的解释是什么?

答:《说文解字》中说 “鞠,蹋鞠也。从革,匊声”。

问:古代的蹴鞠与现代足球有何异同?

答:古代的蹴鞠与现代足球在形式上有一定相似之处,都是用脚踢球的一种运动。但蹴鞠的球体材质与现代足球不同,早期是结毛而成,后来用毛充填皮囊,宋代以后才有充气皮球。蹴鞠的规则和玩法相对简单,而现代足球则有完善的规则体系和竞技模式。不过,二者都体现了人们对运动和娱乐的热爱,都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和竞争精神。

问:“鞠躬尽瘁” 的含义是什么,出自何处?

答:“鞠躬尽瘁” 形容努力到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付出了一切,体现了对事业或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这一成语出自三国・蜀汉・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了诸葛亮为国家事业鞠躬尽瘁、至死不渝的决心和忠诚。

http://www.ibenku.com/zidian/

http://www.ibenku.com/cidi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