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

夸张地描绘祖国各地的景物,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李白为了表达漫游的潇洒飘逸,大胆地夸张,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西北边疆风光:“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世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丘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送裴十四》);写长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写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庐山:“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写湖:“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写高山:“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写高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诗句,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寄情山水楼台,充分表达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

思索世路人性,追求自由生活。李白在表现世路人性的阴暗险恶时,往往运用夸张手法,将其寄寓于写山川的奇丽惊险之中。如在《蜀道难》中,着力渲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雄放基调:“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诗人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且大胆的夸张,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把自己的思想性格融入了自然山水,达到了“驰走风云,鞭打海岳”(陆时雍语),“笔落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沈德潜语)的效果。另一方面,李白表达对人生乐观、通达的情怀,也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的豪情逸兴。而运用夸张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则集中体现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那一场梦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描写:“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名山,正象征着他对自己生活的热烈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中的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美学风格。正如周庭在《唐诗选评》中赞到:“出以千丝铁网之思,运以百宝流苏之局,忽而飞步凌顶,忽而烟云自舒。想其拈笔时,神魂毛发尽脱毫楮,而不知其神也。”李白追求一种与山川天地同呼吸,和天仙神灵相往来的自由生活,于是便大胆的夸张道:“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日出入行》),“三杯通在道,一斗合自然”(《月下独酌》其二),“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古风》其四十一)。

李白在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抒写人与人之间感情时,也善于运用夸张,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在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的对劳动生活的赞美:“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其十四);有写初婚时含羞的情态:“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长干行》其一);有写女子对远征夫婿的思念之情:“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长相思》其二);表现远别离的悲哀时,直抒胸臆:“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远别离》)。而李白的赠友诗中,更是有许多使用夸张手法的名篇佳句。如众所皆知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敬仰友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送别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送友人》),“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白云歌送别刘十六归山》)。还有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箜篌谣》)。悼念异国友人晁衡时发出“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的慨叹,令人感伤。

二、李白诗歌使用夸张手法的场合

李白身上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他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处处突出自我,自命不凡,喜为大言。浪漫理想与严峻现实的矛盾,又使李白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可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这些都使李白在诗歌创作时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夸张手法。

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诗人李白就用大胆的夸张来表现。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以五岳的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以“欲杀人”写出了自身所处的险恶环境。“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更是大胆,醉后逸兴大发,豪情奔放,竟想把君山削去,好让湘水一泻千里。还有像“一风三日吹倒山”(《横江词》),“大道如青山,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等等。

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李白就用新奇的夸张来寄托,如表现遗世独立的仙态:“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古风》其十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将愁的不可抑制形象化了,理想不能达到,更借酒浇愁:“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诗》),醉态可掬。为使自己痛苦的灵魂得到瞬息的解脱,李白有时也装狂,于是夸张:“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表现阵亡士卒妻子的深哀巨痛,夸张更是新奇:“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还有“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水》),夸张的语言是多么直率、自然而又豪气逼人。

三、李白诗歌夸张艺术的特点

明代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两句话概括李白诗歌的总貌,这种论断更适合其诗歌的夸张艺术。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人性通过夸张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正如他自己所言:“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在较多的诗篇里,诗人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如晚年遇赦,心情轻快活脱,写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同样是写长江,出了三峡,则一气呵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借描绘长江开阔伟丽的景象,抒发了倜傥不群的胸怀。

李白诗歌的夸张往往是通过改变事物的形象、数量和特征等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感召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飞”(《结袜子》)的缩小夸张;“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的扩大夸张,在前面列举的诗句中,诗人频繁地使用“百”、“千”、“万”这样的数词,大多数都是虚指,也说明了这一点;还有一类是超前夸张,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等。

李白诗歌的夸张还常与想象、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还是拿《蜀道难》来说吧,诗中“六龙回日”的神话。“扪参历井”的想象等与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迭互运用,描绘出一幅奇丽惊险、气势雄伟的蜀道山水图,寄托了诗人对壮丽河山的赞叹之情和对社会的忧虑和关切。此外,还有像夸张中有想象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京》);夸中有比喻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夸张中有拟人的:“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李白诗歌具有了“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陆游语)的不朽生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