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商务工作要点
2018-06-06 15:55:59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全省商务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重点,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开放的引领性作用,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全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主要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质提升、规模扩大;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稳定增长;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平稳发展;对外投资务实有序、安全高效。
一、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全省商务工作实际,融会贯通新理念、新要求,践行新部署,领会把握商务发展的核心要义和根本目的,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
2.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担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3.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务公开。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提高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丰富党性教育活动形式。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商务系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4.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开展目标考核,完善廉政台账,签订责任书,实现内容全覆盖、主体全覆盖、环节全覆盖。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健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四风”新问题新表现,以过硬措施抓好整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对厅直属单位开展巡察工作。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商务干部队伍。
二、内贸流通积极开展“六个专项行动”,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顺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加快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开展“改革促商”专项行动。复制推广青岛等9个城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经验,构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淄博、临沂、德州物流标准化国家试点,探索开展省级试点;支持潍坊、烟台、日照、威海、泰安、菏泽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试点;深入推进重要产品追溯示范省建设,完善青岛、济南、潍坊、烟台、淄博、威海、临沂肉菜追溯平台,加快德州、莱芜、济宁、菏泽重要产品追溯示范市建设。推动出台全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意见,做好济南、青岛供应链体系建设国家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积极争取青岛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
6.开展“惠民兴商”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智慧便利店进社区、品牌农产品进超市、智能快件箱进楼宇“惠民三进工程”。加快推进潍坊、临沂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着力发展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特色商贸小镇,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实施美食山东、便民家政、电商扶贫等一批惠民工程。加强对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完善市场应急调控体系,提升和加强应急保供能力。深入研究居民消费趋势规律,加强消费政策引导。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系列消费促进活动。
7.开展“品牌强商”专项行动。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理念、消费层次、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引导企业提升商品和服务品质,做好品牌商品、品牌服务、品牌展会、互联网品牌培育工作。继续举办“鲁产国际品牌产品”全球行、中华行、网上行系列活动,举行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支持济南、青岛办好老字号特色街区,组织开展“鲁菜名店”认定。
8.开展“降本安商”专项行动。加大内贸流通领域放管服力度,着力解决流通环节多、费用高等问题,实现降本增效。优化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建立高效城乡配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深入开展“农商互联”和绿色商场创建,发展绿色餐饮,培育绿色采购和包装示范企业,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加快完善二手汽车流通机制,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改革,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9.开展“网络联商”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平邑、蒙阴、临朐、五莲、沂南、泗水、沂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实施农商协作农产品上行试点工程。深化与阿里、京东、苏宁的战略合作,加强“鲁产名品馆”建设,推动工业电商、城市电商、智慧物流、互联网、大数据、新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实施“智慧便利店”提升行动。总结推广示范县发展经验,开展“电商小镇”、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提升举办电商高峰论坛、“齐鲁电商节”。
10.开展“诚信立商”专项行动。广泛开展诚信立商宣传,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加快完善商务诚信体系,启动商务领域信用联合惩戒。加强直销、拍卖等行业管理。深入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开展“清风”“雷霆”“剑网”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全省追溯体系覆盖的大型连锁超市开展“放心超市”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营造公平的贸易投资环境。
三、对外贸易重点做到“四个持续发力”,进一步推进贸易强省建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推动外贸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大进大出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11.在新业态新模式上持续发力。建立全省统一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支持青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落实国家网上保税零售进口政策,推动济南、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省级综试区加快发展,争取符合条件的升级为国家级。落实商务部等五部委意见,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放大临沂商城市场采购试点政策效应,全面推广“采购地申报、口岸验放”一体化通关监管模式;支持即墨国际商贸城、烟台三站市场等省级内外贸结合市场争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加大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创新,逐步完善监管制度、服务体系和政策框架,做强外贸新业态主体,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出口。
12.在外贸结构调整上持续发力。发挥我省出口产业集群优势,启动“外贸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县”试点,积极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境外推介力度,巩固农产品出口优势。用好优惠贷款、利率贴息政策,推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提升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推动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启动优商优品培育工程,设立境外山东品牌展示中心。开展省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认定培育工作,提升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和一般贸易自主品牌出口比重。深入实施“国际市场开拓百展计划”,推动国际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抓住国家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利时机,利用我省特定产品指定进口口岸优势,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紧缺资源、优质消费品等进口。积极创建国家进口促进创新示范区。支持青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
13.在服务贸易创新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省服务贸易发展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不断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加快服务贸易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步伐,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意、保税贸易与检测维修、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互联网与中医药、实体新零售与金融、计算机信息与大数据等融合发展。推广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直报平台等经验做法,推进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省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烟台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济南、青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在日韩、美加、澳大利亚等分别举办“孔子家乡山东文化贸易展”及推介会。探索服务贸易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支持博山创建国家陶琉文化出口基地。
14.在贸易便利化和应对贸易摩擦上持续发力。突破日韩跨境贸易、转口贸易,探索中欧班列发展的新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财税、金融等政策,进一步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围绕提高通关效率、整治不合理收费、降低通关成本,对标先进找差距,深入开展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努力优流程、减环节、简手续、压时间、降成本、建机制。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合理利用贸易救济反制措施,保护省内产业安全。做好贸易政策合规审查和两用物项进出口管制工作。
四、利用外资着力实施“四项对接计划”,促进我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坚持世界500强、隐形冠军、中小企业“三位一体”,省内、省外、境外“内外互动”,扩规模、提质量、优环境“三管齐下”,省、市、县“三级联动”,聚焦“三重三大”,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15.积极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把握国际资本向产业中高端流动的新趋势,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十大重点产业,以“补链、建链、强链”为目标,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并重,着力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统筹谋划重大经贸促进工作,创新举办香港山东周、欧美商务周、日韩山东周和“选择山东”全球路演活动,强化与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高端对接,拓展金融、医养、文教、旅游、海洋经济等利用外资领域,以增量提升带动我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水平。抓好重大活动成果跟踪调度,加快推动合同落地、意向落实。引导境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开展战略投资。
16.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研究出台《山东省深化与世界500强合作行动方案(2018-2020)》,加强对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跟踪研究,建立目标客户库、项目数据库、合作载体库,制定全球招商地图,开展一对一招商。发挥省政府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新加坡贸工部、香港贸发局联席会议、中美省州经贸合作、德国巴伐利亚州经贸合作混合工作组等合作机制,推进与思科、惠普、雅培、江森自控、博世、空客、巴斯夫、富士康、现代汽车、三菱、住友等跨国公司对接交流。制定并实施总部机构(企业)奖励办法,积极引进总部机构(企业)和研发、营运、采购、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增设驻境外经贸代表处,调整完善相关职能,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17.积极对接中小企业投资合作需求。针对中小企业对接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大平台搭建、政策倾斜、信息服务力度,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支持烟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中小企业的双向投资促进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山东省-巴伐利亚州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探索中小企业投资促进新机制,促进与德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深度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探索中介专业招商,推动经贸活动流程的标准化结构化、招商引资工作市场化、服务基层精细化,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
18.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组织实施“外商投资环境提升年”系列活动,围绕国际惯例、国民待遇,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国家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同等适用的负面清单为契机,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外商投资审批单一窗口建设,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着力在建设制度创新高地上重点突破,不断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能容纳世界人的营商环境。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17市营商环境的综合评价。落实省政府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各市的督导检查力度。推行外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开展点对点直通包办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五、对外合作重点强化“四大工作抓手”,加快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坚持聚焦大战略、加强大合作、搭建大平台、培育大企业,务实推动对外投资合作有序发展。
19.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结合商务部“丝路明珠示范工程”,坚持以双边贸易为基础、工程承包为先导、投资合作为重点,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设立省级“一带一路”发展基金,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和国际产能合作示范项目。创新推进中俄托木斯克工贸合作区、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海尔-鲁巴经济区、山东帝豪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等国家级境外经贸园区建设,鼓励园区开发商、运营商和生产服务型企业联合建区,打造国际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走出去的层次和效益,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空间。发展“丝路电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数字化经济战略联盟。
20.加强国际产能和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加强统筹谋划和对外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务实有序推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轮胎、轻工纺织等优势产能对外投资合作,重点支持走出去企业带回资本、技术、管理、人才、市场、能源,促进省内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境外协同创新中心、企业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组建对外投资联合体,推动设计咨询、投融资、建营一体化企业联合走出去,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对外输出。积极承接对外援助项目,提升对外援助综合效应。加快高端外派劳务基地建设,推动外派劳务健康有序发展。
21.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完善以备案为主的管理制度。深化政府、银行、出口信用担保机构“3+1”工作模式,创新走出去投融资机制,拓宽企业走出去融资渠道。创新举办山东-央企经贸合作对接会。强化走出去信息服务港建设,用足用好国家间合作协调机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风险预警、信息服务、应急处置等全方位综合服务。
22.培育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制定实施跨国公司三年培育计划,完善跨国经营管理体制,加强对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国际合作的培训指导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快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的国际延伸,到境外布局生产加工基地、资源开发基地、研发设计中心和国际营销网络,不断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支持企业跨国并购先进技术、知名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防范化解风险,树立山东企业对外投资良好形象。
六、经济园区切实做好“四篇提升文章”,进一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做好“活优强特”四篇文章,引导开发区体制上放活、环境上做优、产业上做强、模式上创特,建设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排头兵、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区。
23.扎实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配合省人大及有关部门开展《山东省经济开发区条例》执法检查。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总结推广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经验,以公共综合服务平台为重点,推进第三批试点工作,围绕一章审批、一窗受理、一网运转、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完善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分类考核、动态管理。
24.加大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力度。完善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协调推进机制,扎实做好全省复制推广工作,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社会的影响力。以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充分借鉴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以济南、青岛、烟台三市为重点,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活力。
25.突出抓好特色园区创建。深入实施《山东省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启动开发区创新提升工程,开展一区多园、区中园等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园区、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形成主导型、创新型、未来型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借鉴江苏“南北共建”模式,支持省内开发区东西共建。加快推动中韩(烟台)产业园、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中韩高端产业对接新高地。积极推进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以及济南、青岛、泰安中德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支持青岛做好自由贸易港申建工作。
26.着力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支持济南打造“内陆港”、设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支持济南综合保税区整体迁建,推动日照、济宁、淄博、青岛空港、即墨等综合保税区尽早获批,支持青岛出口加工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推动未封关验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围网建设,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创新升级。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功能优势,加快在加工贸易、保税物流、金融结算等方面的功能创新,促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保税维修、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业务发展。
七、着力构建大格局大体制大商务大环境“四个有力支撑”,强化对全省商务发展的保障。适应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要求,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等方面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更好地促进商务工作创新发展。
27.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我省开放发展经验,加强商务领域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主动谋划重大政策、重大举措。按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商务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加大商务领域放管服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实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积极做好商务领域重大政策事项推进工作。全力支持济南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支持各地争取各类国家试点试验示范,及时总结改革创新经验,率先在省内复制推广。
28.加大协同合作力度。坚持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签署实施部省合作协议,主动对接全国商务改革发展的六大主要任务和八大行动计划,争取更多国家政策支持。建立健全与省有关方面对口联系机制、联席会议机制,调动各方政策资源,共同推动商务事业发展。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调动各地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总结提升“六个一”建设水平,丰富工作手段和路径。探索内外贸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内外贸一体发展。推动地区处室、驻外代表处,按照“三外融合”“3+1”的要求开展工作,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切实做好商务领域人才引进、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精准脱贫工作。
29.加大服务基层力度。深入开展“万企大走访”“政策大宣讲”“干部大培训”活动,策划实施一批民生商务工程,不断提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改进行政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推动厅机关办事服务窗口转型,加快推进网上受理、手机受理平台建设,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进一步加强省商务厅门户网站建设,做好政务公开、数据互换、信息共享、新闻宣传等工作。结合落实“两项待遇”,创新老干部服务管理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商务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30.加大督导督查力度。按照事业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数字化的原则,做好任务分解,压实责任。健全完善督导机制、协调机制和调度机制,加大对开放大会、开放意见等重大政策、重大任务、重点工作的督导督查,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督查、有落实。进一步完善对处室和个人的量化考核机制,开展全省商务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表彰工作。完善商务政策体系,改进政策支持方式,加快政策资金执行力度,加强政策资金绩效评估,提升商务政策成效。